楼主: nie
23090 38

[分享]新制度经济学笔记_威廉姆森_碎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8粉丝

荣誉版主

至尊红颜

学术权威

9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8
论坛币
1695139 个
通用积分
15.2952
学术水平
45 点
热心指数
74 点
信用等级
27 点
经验
19627 点
帖子
4410
精华
2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2
最后登录
2019-6-2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鉴于威廉姆森的被忽视,本辑将专一刊登威廉姆森的有关文献和读书笔记(碎片)。

1、本版已经上传了威廉姆森的2篇论文:《为什么要综合经济学、法学和组织理论?》、《契约的私人秩序》,地址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76-1-1.html&page=1。

nie的笔记:

《为什么要综合法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2000

老实说,如何翻译这个题目[1]费了我老大的劲,真怀疑这个句子有语法毛病——用语法检查工具一试,果然!

这篇文章主要讲四个意思:(1)经济组织是非常复杂的;(2)以新古典企业理论为代表的正统微观经济学误解了经济组织的主要意图;(3)组织理论加固了作为治理结构的企业的理论(或译为企业的治理结构理论/the theory of the firm-as-governance structure);(4)从治理结构的角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契约和组织现象。总之,要从经济学、法学和组织理论的综合角度把握经济组织现象。

1、详细地按时间先后概括了组织理论给予TCE的理论营养,包括6个方面:(1)对人类行为的描述;(2)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适应性);(3)过程转化(反应模式);(4)交易作为基本单位;(5)分离的结构分析;(6)嵌入(非正式组织)。

2、概述了企业的治理结构理论,与以往不同的是,威廉姆森用TCE框架简单地分析了新经济(new economy)的特征。

其他大部分内容都在前面谈过,此处节略。

《契约的视角:私人秩序》(2002

上一篇文章(2002)应该威廉姆森最近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了,此时他正好70岁。如此高龄尚且努力在JEL、JEP等重要刊物上撰文,其为NIE鼓与呼的革命热忱,世所罕见!

下面的几篇文章都是2000-2002年间的工作论文,内容与前面的相差无几,因此扼要概述。

1、威廉姆森引用了哈恩(Hahn,1991)的话表示了对以选择为视角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不满,即应该从社会的、心理的和历史的原理出发来刻画复杂的人类行为,而不是用简单的几个公理来逼近人类行为。经济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接着引用科斯(1964)的观点,认为如果经济学家从对市场的抽象描述出发来引申出公共政策,将会贻害社会。应该将选择视角和契约视角结合起来。

2、威廉姆森盛赞Patrick Bajari和Steven Tadelis(2001)用于TCE的框架对政府采购的研究在形式化和经验分析方面都有进步。而认为Hart等人的形式化工作丢失了TCE的重要思想。

最后,他还提到了契约科学在转型经济学中的应用(Roland,2001)。

[1] Williamson, 2000, “Why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UC Berkeley, draf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笔记 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 威廉姆森 笔记 分享 新制度经济学 威廉姆森 碎片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沙发
nie 发表于 2004-8-3 22: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继续1

976.rar (139.43 KB) 本附件包括:
  • Williamsono_Examining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Contract.pdf
《从契约视角考察经济组织》(2002

这篇文章(2002)[1]应该是上一篇文章的详细版。下面依旧说说不同点。

1、契约视角与选择视角的差别:前者聚焦于交易收益(gains from trade),后者聚焦于资源配置;前者把企业看作一个治理结构,后者把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前者更强调微观结构和更注重从组织理论吸取营养。

2、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威廉姆森将博弈论与TCE比较,初步分析了博弈论对于TCE的用处,特别是提到了“坏博弈”(bad game)。他批评现有的博弈论忽视了组织的协调功能。如果缔约各方考虑到潜在的交易风险,那么就可以在事前设计治理结构时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就有可能将“坏博弈”转化为“好博弈”。另外,TCE的缔约行为与博弈论的策略行为也不一样,前者是基于交易效率的自愿行为,后者包含了强制行为。实际上,我认为TCE总是在合作博弈的框架下分析治理问题,但是这方面还缺少形式化的工作。 [1] Williamson, 2002, “Examining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Contract”, UC Berkeley, draft.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藤椅
nie 发表于 2004-8-3 22: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继续2

977.rar (104.91 KB) 本附件包括:
  • Williamson_Empirical Microeconomics_Another Perspective.pdf
《经验微观经济学:另一个视角》(2002)(兼谈与行为学派的区别)

这是威廉姆森(2002)当时即将收入一本书的一篇文章[1]。本文的目的是回应以西蒙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卡内基传统/Carnegie tradition)[2]的批评,强调TCE是“一个在经验上成功的故事”(a empirical success story)。一个成功的理论总是在不断回应别人批评的过程中成熟的,威廉姆森已经替TCE回应了产权理论、(完全)契约理论、新古典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的批评,这是最近一次的回应。

1、威廉姆森概括了TCE吸取的组织理论的几个方面:(1)有限理性;(2)过程是重要的;(3)近似的可分解性(near-decomposability),即模块(modularity)的重要性(Simon,1962);(4)分离的结构分析;(5)适应性;(6)弱形式选择(weak-form selection),相当于前面讲过的可行性(feasibility)。这些与前面的介绍几乎没有差别。

2、威廉姆森接着阐述了TCE与Carnegie传统的基本差别表现在五个方面:(1)交易单位的选择和可操作化。西蒙把“决策”(decision premise)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并用它来解释企业和市场的产生[3],也确实得到了数据支持;后来者则将“程序”(routine)作为基本分析单位(Cyert and March,1963;Nelson and Winter,1982),但是却未能成功地将其维度化(dimensionalize)。TCE以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Commons,1932),并用三个维度刻画了交易的属性以及相应的治理结构。(2)从有限理性中引申出的经济含义。同样是表征有限理性,西蒙(1957)用“满意”标准替代“最大化/最优”标准,但是缺乏广泛的应用;而TCE用“不完全契约”代替“完全契约”,从而引申出治理结构的匹配问题,且得到令人信服的应用。(3)对自利行为的描述。西蒙(1985)用“动机的脆弱”(frailty of motive)来刻画自利行为,认为多数人们在多数时候是仁慈的;而TCE用“机会主义”刻画自利行为,这就更深入地刻画了契约风险,因为组织的重要功能就是防范风险。(4)预见(foresight)。如果把预见力分为两个极端——短视(myopia)和无限远见(完全契约下的理性预期),那么行为学派采取的是前者(Cyert and March,1963),假设企业具有局部搜寻(local search)和试错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的特征;TCE假定人具有“可行的预见力”(feasible foresight)(类似适应性预期)。(5)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巴纳德(Barnard,1938)指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三个功能:沟通、凝聚和维护自尊。西蒙(1997)把忠诚(loyalty)作为企业优于市场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之一,并且是一种有限理性导致的认知要素。因此组织的存在就具有了认知层次的意义,“忠诚”更应该是一种“组织身份”(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TCE承认忠诚/身份的意义,但是认为它们还比较模糊,而且需要考虑它们的成本和收益。

前面是对行为学派的极力赞誉,后面谈到与TCE的差别时,几乎就是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个威廉姆森。

3、由于在基础上的差别,导致了行为学派和TCE在分析对象上的差别。前者主要分析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几乎不分析企业和市场以及宏观现象。相反,TCE因为起源于对纵向一体化和反托拉斯行为的分析,因此更偏重于半微观分析的契约现象(semi-microanalytic contractual phenomenon)。主要表现在:(1)行为学派以决策作为基本分析单位,TCE以交易/治理结构作为基本分析单位。(2)在企业理论方面,西蒙(1951)关于雇员关系的分析更接近于科斯(1937)早期的思想,后来的“行为企业理论”(Cyert and March,1963)和“能力”理论也有别于新古典企业理论。但是“行为企业理论”的部门定价研究后继无人,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可操作化和实证研究。TCE把企业看作是一种治理结构,这一思想得到了诸多的经验支持。(3)在关于商业的公共政策方面,西蒙(1997)把公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看作是没有差别的制造利润的机构。而TCE采取分离的治理结构的方法,用四个维度区分了企业、市场、管制和公共官僚机构——它们状态依存于交易的特征。

4、关于经验研究,根据Boerner和Macher(2000)的统计,TCE的经验研究数量已经从1994年的200篇增长到2000年的600篇,而计量经济学也得以应用其中。因此,威廉姆森自豪地宣称“TCE是一个经验上成功的故事”。

5、结论是,TCE有望融合“理性精神”(rational spirit)和“卡内基精神” (Carnegie spirit)。

文章最后一句话很有意义,特录于下:“I am confident that those who have been work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domain will continue their ‘modest, slow, molecular, definitive’ efforts—piling block upon block until the value added cannot be denied”。

——*——*——*——*——*——*——*——*——*——*——*——*——*——*——*——*—

[1] Williamson, O., 2002, “Empirical Microeconomics: Another Perspective”, in The Economics of Choice, Change, and Organization, Mie Augier and James March, eds., Brookfield, Vt.: Edward Elgar, forthcoming.

[2] 因为行为经济学的大本营(包括西蒙)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3] 西蒙(1997)认为组织最重要的能够是忠诚和协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23:33:49编辑过]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板凳
nie 发表于 2004-8-3 2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说过,这是读书笔记的一些碎片,所以有些话听起来怪怪的,莫见怪阿。

还有更多读书笔记,但是没有相应论文的电子版,正索取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22:11:03编辑过]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报纸
admin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04-8-3 22: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顶一个

使用道具

地板
nie 发表于 2004-8-4 02: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这个问题属于交易费用经济学(也属NIE),从西经版转贴过来。

桃花岛主说:

有点意思,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1、匿名交易是有意义的,因为交易一方没有必要为了获取另一方的私人信息而消耗资源,那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是匿名的呢?

我们可以将商品分为信任品、经验品两大类(产业组织理论分三类,偶认为不必要)。对于信任品,可以是匿名交易,看好东西就买走,无需了解更多信息(比如买者的财产状况)。但是经验品就不同,只有消费了之后才知道好坏,比如电脑。此时,单纯的匿名交易就无法保证商品的质量,就需要实名交易。如果商品不仅是消费才知道好坏,而且其价值随时间发生变化时(比如技术劳动力),那么就不仅需要实名的市场交易,而且需要一体化才能防范风险,这就出现了市场。

这只是产业经济学的解释,我知道nie斑竹曾经是学产经的,现在又研究制度经济学,想听听nie的意见。多谢。

---------------------------------------------- 仗剑行千里,微驱敢一言。 2004-8-4 1:14:27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actioninfo3='单帖屏蔽';document.write (dvbbs_show_topic('5639','3','nie','','','niehuihua2000@yahoo.com.cn','http://baisha.mdn.cn||||||||||||||||||','','uploadFace/84_200463019223232382.gif','','世袭一等侯','在这个灾难深重以至我们遗忘了人权的国度,
  3. 在这个世风日下以至我们放逐了理想的时代,
  4. 在这个日益浮躁以至我们选择了荒唐的今天,
  5. 传播正确的思想远比进行理论创新更为重要,
  6. 白鲨在线http://baisha.mdn.cn','少林派','<P>1、我建议你以后早点睡。</P><P>2、从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你把概念弄反了。应该分为三类:搜寻品(search goods),即凭观察即可判断质量的,就是你说的“信任品”了;“经验品”(experience),需要消费才知质量;“信任品”(credence goods),需要长期使用才知质量。按照你的思路理解是对的。很好。</P><P>3、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来看,交易属性决定契约类型,继而决定治理结构。(1)那些交易频繁,没有资产专用性的商品属于标准商品,这样的交易契约属于古典契约,可以用(现货)匿名的市场这种治理结构来实施。(2)具有一定程度资产专用性,但是交易频率又很低,这样的交易属于新古典契约,可以用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比如仲裁,但是还费不上用企业,仍然是市场交易,但是将是实名的。(3)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交易频率较高,这样的交易属于关系契约,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企业)来保护交易双方的持续性,此时就应该一体化,当然更是实名了。介于(2)(3)之间的,属于混合治理,也是实名的。以上假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确定性增强,那么(2)(3)类治理结构将增加,而混合治理将消失,匿名市场交易则难以确定。</P><P>4、Keep slience of my name or exprience, otherwise your id will vanish one day.</P>','2004-8-4 2:02:58','face1.gif','211.71.208.249','888',1,0,84,3,'版主','120','100','477','2004-6-2','2342','2447','1167','','1',0,'0','level10.gif',3,'2004-8-4 1:47:53','0',2,'tablebody1','0','0'));
  7. &lt;script&gt;
复制代码
nie 头衔:世袭一等侯 等级:版主 文章:477 积分:2447 门派:少林派 注册:2004-6-2 第 13 楼

1、我建议你以后早点睡。

2、从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你把概念弄反了。应该分为三类:搜寻品(search goods),即凭观察即可判断质量的,就是你说的“信任品”了;“经验品”(experience),需要消费才知质量;“信任品”(credence goods),需要长期使用才知质量。按照你的思路理解是对的。很好。

3、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来看,交易属性决定契约类型,继而决定治理结构。(1)那些交易频繁,没有资产专用性的商品属于标准商品,这样的交易契约属于古典契约,可以用(现货)匿名的市场这种治理结构来实施。(2)具有一定程度资产专用性,但是交易频率又很低,这样的交易属于新古典契约,可以用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比如仲裁,但是还费不上用企业,仍然是市场交易,但是将是实名的。(3)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交易频率较高,这样的交易属于关系契约,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企业)来保护交易双方的持续性,此时就应该一体化,当然更是实名了。介于(2)(3)之间的,属于混合治理,也是实名的。以上假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确定性增强,那么(2)(3)类治理结构将增加,而混合治理将消失,匿名市场交易则难以确定。

4、Keep slience of my name or exprience, otherwise your id will vanish one day.

(后面是我的回答)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7
nie 发表于 2004-8-4 10: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威廉姆森或交易费用经济学继续

979.rar (1.81 MB) 本附件包括:
  • Williamson_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pdf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1971

这应该是威廉姆森研究不完全契约的最早文献[1]。问题从企业的一体化开始。本文主要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企业能够取代市场,不仅仅是因为存在一些“技术经济”(technological economies),也不是因为存在静态的交易费用优势,而是因为企业具有超越市场的潜在协调能力(coordinating potential),即企业在激励和控制方面能够有效克服“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企业作为替代市场的内部组织的最显著优点,是控制手段更多,也更有作用(威廉姆森,1970)。其次,一旦发生冲突,以命令形式解决冲突比无休止的讨价还价(haggling)成本更低。再次,由于组织内部的长期共处,企业具有“沟通经济”(economies of communication)或者“信息经济”(informational economies)[2]。

2、接着威廉姆森考察了“市场失灵”的表现,即市场在哪些方面导致交易费用高于企业。(1)在静态下,企业并不存在交易费用的优势。(2)但是,一旦涉及契约的不完全性(contractual completeness),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由于签署一个详尽的契约,并且规定企业的生产函数和保证执行的成本是高昂的,更严重的是根本不可能预测未来,因此要保证适应性的(adaptive)和连续性的(sequential)缔约,永久性契约是不合适的。考虑到专用性生产的优势[3],短期契约也是不合适的。既然永久性契约和系列短期契约都有问题,那么就应该考虑纵向一体化了。一体化具有协调和保证适应性、连续性决策程序的优势,从而有效缓解契约不完全带来的困难。(3)由于事前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契约不完全性,会带来战略失误的风险。而一体化在降低由于成本加成带来的道德风险、追究责任(imputation)和实现可变组合(variable proportions)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4)价格歧视和进入壁垒不是单纯的反竞争举措,考虑到相关费用时,企业可能会实行一体化并采取上述策略行为。

3、威廉姆森指出了一体化的其他优势:(1)信息优势,包括信息冲撞(information impactedness)、观察经济(observational economies)和预期集中(convergence of expectations)。(2)制度适应,包括减少产权界定的谈判费用,更好地防范信誉差带来的风险。

写到这里,终于理解了哈特(1995)对威廉姆森(1971)的批评了。毕竟,威廉姆森在本文中片面地强调了企业作为内部组织的优势,而忽略了对官僚成本的考察——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新古典的陷阱:为什么不将所有的企业合并为一家呢?而且,威廉姆森认为一体化后几乎不存在谈判费用,这个假设显然过强。相比之下,哈特的GHM模型假定一体化不改变谈判过程但是改变谈判力的假设更具现实性。不管怎样,威廉姆森后来弥补了第一个缺陷,而哈特揪住威廉姆森1971年的缺陷不放,总不是一种特别科学的态度。 [1] Williamson, 1971,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2): 112-23

[2] 这与后人提出的“信息专用性”(Alchian and Woodward,1998)和“相互依赖性”(Zingales,2000)有关。

[3] 这里,威廉姆森还没有明确提出“资产专用性”概念,这一概念是在1979年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8
stevenying 发表于 2004-8-4 10: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研究价值!

使用道具

9
wy 发表于 2004-8-4 16: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期待更多师兄的笔记

使用道具

10
B-charm 发表于 2004-8-4 18: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一个

斑竹辛苦了

我最敬佩的寅恪先生-----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