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vin
94401 241

[CFA] 啼血万言书:Zvin再谈“神坛”下的精算及其他_走下神坛的精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4粉丝

硕士生

9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60 个
通用积分
0.1169
学术水平
59 点
热心指数
49 点
信用等级
47 点
经验
2566 点
帖子
41
精华
2
在线时间
1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23
最后登录
2020-9-19

楼主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1:29: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一帖链接:
[既然精算已走下神坛,我也不怕实话实说了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60202-1-1.html



啼血万言书:Zvin再谈“神坛”下的精算及其他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四)、(五)部分在第二页。


承蒙各位错爱,首帖(既然精算已走下神坛,我也不怕实话实说了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60202-1-1.html)能受各版主、各同好们认可,那我也不怕背上打了孩子再骂娘的恶名,跟各位深入剖析一下到底精算师是什么社会的事、是什么社会的什么人的事,以及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到底是要更多的资深general财务人士还是偏门的精算师。

本帖只谈风月,不谈风云。
如果有人讲我太以金钱衡量得失,那您得注意本帖的初衷了。道德理想国的憧憬我可以和您讨论三天三夜,但不是本帖的主题。

1.Mathematician
2. Actuary
3.Statistician
4.Biologist
5.Software Engineer
6.Computer Systems Analyst
7.Historian
8.Sociologist
9.Industrial Designer
10.Accountant
11.Economist
12.Philosopher
13.Physicist
14. ParoleOfficer
15.Meteorologist
16.Medical Laboratory Technician
17.Paralegal Assistant
18.Computer Programmer
19. MotionPicture Editor
20.Astronomer

我们的探讨从这份排名开始。
以上是2008美国最佳职业前20名。这个排名考虑了收入、稳定性、社会地位、舒适性、自我实现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而且,注意,该份名单是在合法的前提下,抛弃了一切道德因素,哪个职业更舒服就更往前排。很多人都把这个排名奉为圭臬。自我大学时代第一堂课专业课介绍时我就了解到actuary从来都是前三名,但从未排到第一。很多人一眼就看到:哇,精算排第二哎,我也要考精算。嗯,看上去不错。但是,切记切记,我重复一遍,切记切记这是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成熟的经济体下的职业排名。精算到底是什么社会的什么人的事?对咱们国内到底有多少借鉴价值?
你可以看到,前20名几乎全部是知识密集型职业。
但是,几乎从来没人注意这份名单的后20名。后20名,全部是体力劳动者——只有一个除外:核净化/无核化技术人员——最后一名是伐木工人,而且后20名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垃圾清理工作人员、消防队员等应受到全社会尊敬的职业。所以我说这份排名是毫无道德可言的(不是说它不道德,只是说不考虑道德因素而已),因为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爽’字。呵呵,美国鬼子还是挺直白的。
言归正传。排名前六的分别是数学学者(抱歉,我从来不喜欢随便把一个学者称为‘家’,可能我有严重的词语洁癖)、精算师、统计学者、生物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数学与统计学特别厉害,而排名前六的数学要求均特别高。这里说的数学就已经包含了运用数学相关软件、相关数学模型编程能力。很多人以为美国人没有我们重视基础教育,数学不如我们,还举例说很多中国人、印度人去美国做数学、计算机工作者。其实这都是只看到表面。美国人有句话叫Doing the math to find the good jobs.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教育,人人都知道学好数学将来可以赚大钱。只是,有些纯数学、计算机的工作,只要你给他打工,他就给你干,他当老板就好了。说的话糙理不糙一点,只要是应用到商业社会的数学,就不是什么火箭技术、导弹机密,放心大胆的用中国、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好了,美国人自己当资本家老板,何乐不为?因为客观的说,在国家没有丧失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最伟大的力量不是技术的力量,而是资本的力量,因为资本抓住了人性。好,回到问题本质。很明显,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数学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人收入的高低。但即使这样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尝试,因为看到数字就晕菜的大有人在。收入高但不适合你,再高对你也是假的。接下来,历史学者、社会学者居然排名如此靠前?没错,因为二者都需要极强极强的调查分析取证研究能力,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理论、解释,为各种社会研究机构、Think Tank鼓吹游说,而且统计学要求也不低,很多研究分析对统计学要求还很高,绝不是大众以为的干些“史料考据”的活。接下来的工业设计、会计、经济学者、哲学学者、物理学者、假释官、气象学者、医学实验室技术员、律所、程序员、动画编辑、天文学家。核心能力基本上就是三类:数学(含统计学),计算机,法律。(即使唯一的医学相关“实验室技术员”,也是以统计学为核心,特别是西医这种以数据说话的医学)。
你可以看看,这排名前二十的职业,在国内有哪一个是最佳职业?除了听上去不错的经济学者、法律行业部分成功的大律师。说的难听点,国内历史学者能有地产销售收入高?(这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薪酬体系,后面有详细说明)。还有大量累得牛死马活的程序员都戏称自己为IT民工(不是我的意思,我在IT公司做模型的时候他们自己说的,休怒)。再往下看,我一个高中同学现在就是工业设计师,双学士,忙的跟狗一样还是得在台湾老板手下忍着。但气象学者排这么前,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气象学者也排名如此靠前?因为在美国研究气象可不是像在国内这样做做天气预报、和民生部门做一些气象技术性支持工作就完了,其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跟地球物理、军事、民航、海上气象、农业息息相关。而且还有一种你想不到的:华尔街的巨灾保险的证券衍生品,气候学者、地球物理学者还有天文学者也参与了定价。比如我知道swiss re就养了一些美国的气候和地球物理学家,还有些不是直接聘用但是是集团的高级顾问。我曾经在一本再保的期刊上上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天文学者居然讨论“彗星撞击地球巨灾的可能性”然后延伸到对应的巨灾保险的证券化(还是07年的文章)。当时一个超级BT的天文学模型(具体是文章里的还是引用文献里的我忘了)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搞懂。巨灾保险证券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1991年就有了。可苍天啊,彗星撞地球都拿来搞金融衍生品。你看,美国人的金融市场热情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无论是务虚还是务实,美国鬼子的热情根本就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其实,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忙的民族,比日本人还忙。黑莓这种**的随时收发邮件的‘工作强迫器’就是与美国沆瀣一气的加拿大人发明的,也只有北美人有这个热情鼓捣出来。你别小看了黑莓,它可是和算盘一样具有革命意义的发明。我们关于美国人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扯远点,很多人以为美国人喜欢跟人谈政治、谈民主、谈上帝,其实完全不是。除非是极其极其极其亲密的朋友,美国鬼子是很不喜欢也不想跟你谈政治、谈宗教的(除非知道彼此都是信主的,或者在基督徒团契时),因为政治是一种容易引起argue的话题,他们从小受的教育其实是在社交的场合(注意是社交场合,不是工作场合)要尽量避免跟人讨论些容易引起argue的话题。他们喜欢small talk,比如天气不错哦、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啦、我是干什么工作的等等嘻嘻哈哈的话题。这是指社交场合,但千万别以为美国人软趴趴的,工作场合吵的不可开交还是很常见的,因为工作涉及到大家共同的进展顺利程度,如果你不提意见就让他觉得你根本不care团队或者根本就没有反驳别人的勇气。除非,是公开的政治辩论场合,或者和你已经无所不谈,才顺带的发发政治的牢骚,但绝不会跟你脸红耳赤。但德国人、阿拉伯人就不一样了,喜欢跟你argue。德国人还稍微好点,大多比较nice。曾经碰到个黎巴嫩人,居然跟我说黎巴嫩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在新加坡吃过黎巴嫩菜,实话说,我宁愿吃印度菜也不吃黎巴嫩菜)、中国菜真难吃云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红色(我想可能与伊斯兰教不吃动物血,血又是红色的有关)。呵呵,我也有责任,没怎么去反驳她,还很抱歉的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红色是太阳的颜色,咱们华夏祖先崇拜太阳。看来夜郎自大真的是所有小国的通病。可怜的孩子,随她去吧。不过黎巴嫩景色很美倒是真的,就是三天两头的打仗。
扯远了,回来。基本上,就是因为美国实体经济的完全成熟,导致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高度发达,才有上述知识密集型的最优工作排名。
但放眼国内,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工作,我想你现在至少应该明白一点,美国的最佳放到国内肯定是曲高和寡,因为中、美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这里金融经济是一个词,文绉绉的说是个偏正短语)的成熟度完全一个天、一个地。


(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Zvin Zvi 万言书 statistician Philosopher 精算师

已有 2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瞪羚9 + 1 + 1 + 1 很专业~
liujianfang + 100 + 5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爱笑的陌 + 1 精彩帖子
80years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詹姆斯 + 100 + 100 精彩帖子
tangchen9090 + 1 + 1 + 1 精彩帖子
cauchyabel + 1 + 1 分析的有道理
vyctor + 1 + 1 很多是大实话
melodycn + 1 + 1 + 1 我很赞同
topsong + 1 思想开放,认识事物深刻,才华横溢!

总评分: 经验 + 3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18  热心指数 + 19  信用等级 + 1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1:31: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前咱们国内的发展还完全处于全面打基础的时期,充满各种新事物,每天各种财富新贵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规则还非常非常脆弱。文绉绉的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衔接时常发生加固、破碎、重构,各种新的职业机会此消彼长。而且,我第一篇帖子就说过,国内是羊群效应的重灾区,任何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好职业,不出5年就是人满为患。你看国内无论什么新事物,在最近的30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一个全世界国家都不具备的特点:人口多。
首先,你别以为人口多完全是劣势。人家鬼佬每天都担心中国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哪怕精英比例只有10%,1.3亿的精英都超过N个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像新加坡这种小国家,以前从来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以为中国永远会和朝鲜一样在赤色共产的道路上走下去,结果改革开放才30年不到,几乎我认识的所有的新加坡人都主动,是主动,告诉我说我们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你看新加坡和宁波、苏、锡、常走的很近,因为造船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他们自己也知道离开中国不死也难饱。还有,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的真事。全世界的食品涨价,德国人怨声载道,连德国农民都抱怨自己都吃不起自己种的土豆,因为种植成本高到其不得不卖掉以维持生计。怎么办?于是政府就说,都是该死的中国人,中国人太多了,把我们的土豆都吃完了。还给老百姓播放中国的纪录片:片子中的中国还是80年代的人人卡其布、的确良的形象,还煞有介事的说你看中国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菜肴。人人一个土豆就把我们的土豆吃完了云云。于是,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德国的农民几乎每天都骂:妈的,老子又没土豆吃,The bloodyChinese ate all my potatoes!(当然我朋友是用英文转述的大概意思,我不会德语)。还有,令美国的很多think tank感到非常恐怖的一点是,将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英语国。在国内的很多高端会议上,比如小弟去年参加的《财经》的年会上就有机构公开对此发表一些有趣的观点。中国人一旦掌握了世界通用的语言,加上中国人天生的勤奋好学,这种举国上下的竞争力,你说哪个国家不感到恐怖?所以,顺便说说扯远点,我一向不抱怨国内的英语教育,因为我觉得确确实实很多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都是英语国家的人时时刻刻提出新成果、新观点。中国人要学的太多了,而英语是世界语言已经是无法、不可能颠覆、你死了这条心吧的事实。我完全赞同从小就必须有及早的英语教育。但是,请切记,但是,一定要把英语教育作为工具式的语言教育,而不是文化教育任何外语,我再说一遍,任何外语,都只是一门工具,一门用自己的语言逻辑来解释一定对象的工具,我们只要掌握[解释/转译/看得懂]这套语言的逻辑可。我们绝不能被英语带来的文化所奴役。国内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这个误区。很多英文教师,包括新东方的教师,都口口声声的说,要学习英语文化,要用英语思维。什么叫英语思维?老实告诉你,虽然我的英文说的特溜,溜到很多人以为我是美国人(我绝不以此为荣),但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纠缠英语思维、汉语思维。以我的经验,当你在和鬼佬沟通纯粹的知识问题的时候,全世界人民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因推到果,由果归纳因。归纳法、演绎法、识别-控制-反馈,这些基本思路都是相通的。个人认为,一般的研究人员,稍微稍微了解英语国家的大概背景文化即可,完全不必本末倒置。举个例子,一个短语,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脚踝,也就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新东方的老师就会跟你大谈特谈,这个是英语国家文化,是神话故事云云,还摆出一副充满心理优势、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架势说你不学英语文化就学不好英语云云。其实,这种所谓的文化的边角余料,基本上没人会在实际生活、写作中运用。就算生活中用了,你听不懂,你问他,他自然会跟你换个说法,谁会强求一个中国人去背诵西方的神话故事?(当然,如果你为了考GT除外)就像你跟鬼佬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听不懂你如果再跟他讲封神榜,那他更加一头雾水。你肯定会换个简单的说法跟他解释就完了。沟通才是目的,我们不是文化推广大使。而且,强调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还非常容易造成文化奴性。因为,在知识面前谁都可以当老师,但是在文化面前,没有人可以当老师。文化就是文化,你不能说哪种文化更高级、更先进。如果你带着一种当学生、战战兢兢的的态度来学一种外国文化,迟早被它奴役。你看国内,多少人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自豪,还以此认为自己是会讲英语的‘上流人士’。唉,国人的奴性啊。我认为,文化教育必须采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核心。我们的阴阳哲学思想解释任何哲学问题都是西方的二元论无法匹敌的,孔孟老庄法墨兵农阴阳家的各派学说就值得领悟一辈子。诗词歌赋的文学遗产也比西方更加丰富、光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就是最好的培养美学素养的题材。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国人,骨子里是中国人,但眼界、纯粹学科竞争力是“国际人”。中国的人文素养加西方的学科素养,无敌了。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余卓锴 + 1 + 1 + 1 说得好!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1:43: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前咱们国内的发展还完全处于全面打基础的时期,充满各种新事物,每天各种财富新贵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规则还非常非常脆弱。文绉绉的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衔接时常发生加固、破碎、重构,各种新的职业机会此消彼长。而且,我第一篇帖子就说过,国内是羊群效应的重灾区,任何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好职业,不出5年就是人满为患。你看国内无论什么新事物,在最近的30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一个全世界国家都不具备的特点:人口多。
首先,你别以为人口多完全是劣势。人家鬼佬每天都担心中国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哪怕精英比例只有10%,1.3亿的精英都超过N个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像新加坡这种小国家,以前从来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以为中国永远会和朝鲜一样在赤色共产的道路上走下去,结果改革开放才30年不到,几乎我认识的所有的新加坡人都主动,是主动,告诉我说我们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你看新加坡和宁波、苏、锡、常走的很近,因为造船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他们自己也知道离开中国不死也难饱。还有,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的真事。全世界的食品涨价,德国人怨声载道,连德国农民都抱怨自己都吃不起自己种的土豆,因为种植成本高到其不得不卖掉以维持生计。怎么办?于是政府就说,都是该死的中国人,中国人太多了,把我们的土豆都吃完了。还给老百姓播放中国的纪录片:片子中的中国还是80年代的人人卡其布、的确良的形象,还煞有介事的说你看中国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菜肴。人人一个土豆就把我们的土豆吃完了云云。于是,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德国的农民几乎每天都骂:妈的,老子又没土豆吃,The bloodyChinese ate all my potatoes!(当然我朋友是用英文转述的大概意思,我不会德语)。还有,令美国的很多think tank感到非常恐怖的一点是,将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英语国。在国内的很多高端会议上,比如小弟去年参加的《财经》的年会上就有机构公开对此发表一些有趣的观点。中国人一旦掌握了世界通用的语言,加上中国人天生的勤奋好学,这种举国上下的竞争力,你说哪个国家不感到恐怖?所以,顺便说说扯远点,我一向不抱怨国内的英语教育,因为我觉得确确实实很多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都是英语国家的人时时刻刻提出新成果、新观点。中国人要学的太多了,而英语是世界语言已经是无法、不可能颠覆、你死了这条心吧的事实。我完全赞同从小就必须有及早的英语教育。但是,请切记,但是,一定要把英语教育作为工具式的语言教育,而不是文化教育任何外语,我再说一遍,任何外语,都只是一门工具,一门用自己的语言逻辑来解释一定对象的工具,我们只要掌握[解释/转译/看得懂]这套语言的逻辑可。我们绝不能被英语带来的文化所奴役。国内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这个误区。很多英文教师,包括新东方的教师,都口口声声的说,要学习英语文化,要用英语思维。什么叫英语思维?老实告诉你,虽然我的英文说的特溜,溜到很多人以为我是美国人(我绝不以此为荣),但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纠缠英语思维、汉语思维。以我的经验,当你在和鬼佬沟通纯粹的知识问题的时候,全世界人民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因推到果,由果归纳因。归纳法、演绎法、识别-控制-反馈,这些基本思路都是相通的。个人认为,一般的研究人员,稍微稍微了解英语国家的大概背景文化即可,完全不必本末倒置。举个例子,一个短语,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脚踝,也就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新东方的老师就会跟你大谈特谈,这个是英语国家文化,是神话故事云云,还摆出一副充满心理优势、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架势说你不学英语文化就学不好英语云云。其实,这种所谓的文化的边角余料,基本上没人会在实际生活、写作中运用。就算生活中用了,你听不懂,你问他,他自然会跟你换个说法,谁会强求一个中国人去背诵西方的神话故事?(当然,如果你为了考GT除外)就像你跟鬼佬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听不懂你如果再跟他讲封神榜,那他更加一头雾水。你肯定会换个简单的说法跟他解释就完了。沟通才是目的,我们不是文化推广大使。而且,强调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还非常容易造成文化奴性。因为,在知识面前谁都可以当老师,但是在文化面前,没有人可以当老师。文化就是文化,你不能说哪种文化更高级、更先进。如果你带着一种当学生、战战兢兢的的态度来学一种外国文化,迟早被它奴役。你看国内,多少人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自豪,还以此认为自己是会讲英语的‘上流人士’。唉,国人的奴性啊。我认为,文化教育必须采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核心。我们的阴阳哲学思想解释任何哲学问题都是西方的二元论无法匹敌的,孔孟老庄法墨兵农阴阳家的各派学说就值得领悟一辈子。诗词歌赋的文学遗产也比西方更加丰富、光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就是最好的培养美学素养的题材。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国人,骨子里是中国人,但眼界、纯粹学科竞争力是“国际人”。中国的人文素养加西方的学科素养,无敌了。

(二)


使用道具

板凳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1:45: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次,人口多的负面因素当然非常多,其中有一点很致命:人口多是一个足以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状态的因素。全体社会的激情可以在一瞬间点燃,但也可以在一瞬间盲从。这里插一个哲学命题,问题(issue)的规模大小足以影响问题性质本身。比如,too big to fall,又比如大奸似忠,比如被英法夺走的文物明明是他们的战争罪行但现在就是取不回来还得咱们拿钱买,又比如不同人的社会影响力足以影响其被司法裁决时的公正性,就像国内的高官腐败可以不死还可以牢中享受较好待遇、而屁民取款机上多取点钱都要死是一个道理。问题大到了一定程度,性质就变了,游戏规则就变了。后面详述。
最后,在心理层面上,我们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焦虑”。你别小看了“焦虑”。一个人的焦虑过度可以引起个体的自杀,全体社会的焦虑可以引起整个社会的巨大恐慌。推荐两本书,《身份的焦虑》,《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你会看到什么是焦虑。我们现在很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具体在产业上,工业化产品层出不穷。在人们的生活上,和那时的英国社交文化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定律,叫做“不要和想和我交朋友的人交朋友,要和不想和我交朋友的人交朋友”。逻辑很简单:所有的人都想认识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又不想被比自己穷的人拖累,所以就有了上述原则。而且,咱们全社会的成功标准简单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简单的以钱为中心。每个人都想成为社会广义定义下的最优,也就是最有钱的人。但短时间内经济体的极不成熟又决定了最优者的数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就像人人都来考精算,但整个保险市场、大金融市场根本还处于极度不成熟状态,精算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屠龙之术,也向是无米下锅。不是说精算没用。数量技术当然有用,至少我就很喜欢通过数量模型透视很多人看不到的背后的玄机,这种感觉确实很刺激很让人奋进。嗯,是很好,但咱们的市场需要么?这里说的需要不是技术意义上的需要,而是现实意义上的需要。整个保险市场还如此不发达,抢占市场、以短期的高成本融取大量的现金,成为中期的唯一目标,那么永续经营必然要让位于市场发展。就好比一个婴孩现在需要的不是百米教练而是最佳幼师。有人会说我这个论证是个悖论,难道发展阶段就不需要精算师了?唉,我又得啰嗦了,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悖论=错误的证明”,其实“悖论”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原因。对结果的解释不一定代表对结果的归因。我再说一遍,对结果的解释不一定代表对结果的归因。就像人人都知道too big to fall是个悖论:因为too big就必须改革,不改革怎么进步到can fall regardless of the size?但是too big,恰恰又是无法改革/倒闭的结果。同为因果,这个典型的悖论,奥巴马都头疼的要命。终于出言不逊,搞的国会不X他,连他召集的金融界改革会议,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一把手都不给面子不到场。回到刚才讲的精算师到底需要多少的问题。这有一个随着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人才需求逐步增长的过程,道理小孩都懂。比如现在的行业规模是100个单位,人才需求是1个单位。好,一个正常的社会,全社会对于行业是信息基本对称的,也就是说他知道什么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他自己能够干什么。潜在就业者都知道就算有些行业赚钱但他干不了也是白搭。这样基本就不会发生全社会盲从,大概会有一个合理的意向人数来争夺这1个单位的就业机会。但是,这在中国就完全完全反过来了。精算是个新事物,供求双方信息极度不对称(就像我第一篇帖子说的全国的史地生农林牧副渔都来考精算,最后又发现连工作都找不到,可见信息不对称之严重)。我见过国内的一个FSA,同时还是脑外科医生!牛吧?FSA+脑外科医生,苍天啊(这位高人现在也算位高权重了,我也不透漏他的公司信息吧,毕竟隐私还是很重要的。有知道的朋友就千万别乱八卦了,咱们东拉西扯也得有个度)。不仅信息不对称,还有刚刚说的人口问题。我还是强调,问题大到一定的程度,问题的性质就变了。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人才的就业争夺就不是理性竞争了。中国如此大的大学生人口基数,人人都被忽悠精算赚钱,再加上“焦虑”这个让人百爪挠心的生存状态(这里分享一句貌似是李小龙的名言:“慌张会严重影响我的判断力”),于是乎人才供给在一夜之间达到10个单位,明显行业消化不了。只有当行业规模达到200300个单位,或许人才需求才会达到510(二者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但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要知道,混凝土可以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成熟可是好几代人的事情。可悲的是,国内的大学却以浇铸混凝土的激情和速度来开设精算专业、精算考点。多少在校生,精算专业的非精算专业的,有的几乎把中国的准精拿到手了却发现精算就业市场早已小楼昨夜听风雨,连job vacancy都没有,这还不包括绝大部分读了个精算学位还没拿到准精证书的。
我们继续往下探讨:既然经济实体成熟度完全不同,国内什么样的职业才是好职业呢?
这里回到之前讲的,历史学者不如卖楼的。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薪酬概念。这完全是两种薪酬体系:一种是靠专业技术拿工资的,一种是拿佣金的。从意识形态和人的本性来讲,全世界的人民都崇拜拿很高技术工资的人,而看不起拿佣金的人。比如,你会很崇拜一个“工程师”,哇,聪明人哎。但你会嫉妒,而不是佩服,一个业绩很好的销售人员。哼,不就是个sales么,有什么了不起,老子/老娘只是不想屈尊去干而已,我要去干一定比他拿的高。但是,在一个完全欠发达的经济体,拿佣金的薪酬思维是致富的成本最优途径。(我再说一遍,本帖只谈风月,不谈风云)。你别以为拿佣金就只是sales干的。投行也是靠佣金活的,建筑设计师的项目提成也是佣金。不建立这个思维,你永远停留在“技术偏好-提高技术工资收入-再提高技术偏好”的模式中。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点意识亟待强化。所以,第一个,且不论您是否会这样从事,但至少你必须有这个思维基础,
(三)

使用道具

报纸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1:46: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地板
firebleee 发表于 2009-12-25 13:01: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文章 有深度 支持

使用道具

7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3:04: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前咱们国内的发展还完全处于全面打基础的时期,充满各种新事物,每天各种财富新贵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规则还非常非常脆弱。文绉绉的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衔接时常发生加固、破碎、重构,各种新的职业机会此消彼长。而且,我第一篇帖子就说过,国内是羊群效应的重灾区,任何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好职业,不出5年就是人满为患。你看国内无论什么新事物,在最近的30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一个全世界国家都不具备的特点:人口多。
首先,你别以为人口多完全是劣势。人家鬼佬每天都担心中国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哪怕精英比例只有10%,1.3亿的精英都超过N个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像新加坡这种小国家,以前从来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以为中国永远会和朝鲜一样在赤色共产的道路上走下去,结果改革开放才30年不到,几乎我认识的所有的新加坡人都主动,是主动,告诉我说我们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你看新加坡和宁波、苏、锡、常走的很近,因为造船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他们自己也知道离开中国不死也难饱。还有,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的真事。全世界的食品涨价,德国人怨声载道,连德国农民都抱怨自己都吃不起自己种的土豆,因为种植成本高到其不得不卖掉以维持生计。怎么办?于是政府就说,都是该死的中国人,中国人太多了,把我们的土豆都吃完了。还给老百姓播放中国的纪录片:片子中的中国还是80年代的人人卡其布、的确良的形象,还煞有介事的说你看中国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菜肴。人人一个土豆就把我们的土豆吃完了云云。于是,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德国的农民几乎每天都骂:妈的,老子又没土豆吃,The bloody Chinese ate all my potatoes!(当然我朋友是用英文转述的大概意思,我不会德语)。还有,令美国的很多think tank感到非常恐怖的一点是,将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英语国。在国内的很多高端会议上,比如小弟去年参加的《财经》的年会上就有机构公开对此发表一些有趣的观点。中国人一旦掌握了世界通用的语言,加上中国人天生的勤奋好学,这种举国上下的竞争力,你说哪个国家不感到恐怖?所以,顺便说说扯远点,我一向不抱怨国内的英语教育,因为我觉得确确实实很多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都是英语国家的人时时刻刻提出新成果、新观点。中国人要学的太多了,而英语是世界语言已经是无法、不可能颠覆、你死了这条心吧的事实。我完全赞同从小就必须有及早的英语教育。但是,请切记,但是,一定要把英语教育作为工具式的语言教育,而不是文化教育任何外语,我再说一遍,任何外语,都只是一门工具,一门用自己的语言逻辑来解释一定对象的工具,我们只要掌握[解释/转译/看得懂]这套语言的逻辑可。我们绝不能被英语带来的文化所奴役。国内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这个误区。很多英文教师,包括新东方的教师,都口口声声的说,要学习英语文化,要用英语思维。什么叫英语思维?老实告诉你,虽然我的英文说的特溜,溜到很多人以为我是美国人(我绝不以此为荣),但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纠缠英语思维、汉语思维。以我的经验,当你在和鬼佬沟通纯粹的知识问题的时候,全世界人民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因推到果,由果归纳因。归纳法、演绎法、识别-控制-反馈,这些基本思路都是相通的。个人认为,一般的研究人员,稍微稍微了解英语国家的大概背景文化即可,完全不必本末倒置。举个例子,一个短语,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踝,也就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新东方的老师就会跟你大谈特谈,这个是英语国家文化,是神话故事云云,还摆出一副充满心理优势、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架势说你不学英语文化就学不好英语云云。其实,这种所谓的文化的边角余料,基本上没人会在实际生活、写作中运用。就算生活中用了,你听不懂,你问他,他自然会跟你换个说法,谁会强求一个中国人去背诵西方的神话故事?(当然,如果你为了考GT除外)就像你跟鬼佬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听不懂你如果再跟他讲封神榜,那他更加一头雾水。你肯定会换个简单的说法跟他解释就完了。沟通才是目的,我们不是文化推广大使。而且,强调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还非常容易造成文化奴性。因为,在知识面前谁都可以当老师,但是在文化面前,没有人可以当老师。文化就是文化,你不能说哪种文化更高级、更先进。如果你带着一种当学生、战战兢兢的的态度来学一种外国文化,迟早被它奴役。你看国内,多少人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自豪,还以此认为自己是会讲英语的‘上流人士’。唉,国人的奴性啊。我认为,文化教育必须采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核心。我们的阴阳哲学思想解释任何哲学问题都是西方的二元论无法匹敌的,孔孟老庄法墨兵农阴阳家的各派学说就值得领悟一辈子。诗词歌赋的文学遗产也比西方更加丰富、光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就是最好的培养美学素养的题材。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国人,骨子里是中国人,但眼界、纯粹学科竞争力是“国际人”。中国的人文素养加西方的学科素养,无敌了。
(二)

使用道具

8
Zvin 发表于 2009-12-25 13:05: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次,人口多的负面因素当然非常多,其中有一点很致命:人口多是一个足以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状态的因素。全体社会的激情可以在一瞬间点燃,但也可以在一瞬间盲从。这里插一个哲学命题,问题(issue)的规模大小足以影响问题性质本身。比如,too big to fall,又比如大奸似忠,比如被英法夺走的文物明明是他们的战争罪行但现在就是取不回来还得咱们拿钱买,又比如不同人的社会影响力足以影响其被司法裁决时的公正性,就像国内的高官腐败可以不死还可以牢中享受较好待遇、而屁民取款机上多取点钱都要死是一个道理。问题大到了一定程度,性质就变了,游戏规则就变了。后面详述。
最后,在心理层面上,我们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焦虑”。你别小看了“焦虑”。一个人的焦虑过度可以引起个体的自杀,全体社会的焦虑可以引起整个社会的巨大恐慌。推荐两本书,《身份的焦虑》,《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你会看到什么是焦虑。我们现在很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具体在产业上,工业化产品层出不穷。在人们的生活上,和那时的英国社交文化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定律,叫做“不要和想和我交朋友的人交朋友,要和不想和我交朋友的人交朋友”。逻辑很简单:所有的人都想认识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又不想被比自己穷的人拖累,所以就有了上述原则。而且,咱们全社会的成功标准简单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简单的以钱为中心。每个人都想成为社会广义定义下的最优,也就是最有钱的人。但短时间内经济体的极不成熟又决定了最优者的数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就像人人都来考精算,但整个保险市场、大金融市场根本还处于极度不成熟状态,精算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屠龙之术,也向是无米下锅。不是说精算没用。数量技术当然有用,至少我就很喜欢通过数量模型透视很多人看不到的背后的玄机,这种感觉确实很刺激很让人奋进。嗯,是很好,但咱们的市场需要么?这里说的需要不是技术意义上的需要,而是现实意义上的需要。整个保险市场还如此不发达,抢占市场、以短期的高成本融取大量的现金,成为中期的唯一目标,那么永续经营必然要让位于市场发展。就好比一个婴孩现在需要的不是百米教练而是最佳幼师。有人会说我这个论证是个悖论,难道发展阶段就不需要精算师了?唉,我又得啰嗦了,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悖论=错误的证明”,其实“悖论”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原因。对结果的解释不一定代表对结果的归因。我再说一遍,对结果的解释不一定代表对结果的归因。就像人人都知道too big to fall是个悖论:因为too big就必须改革,不改革怎么进步到can fall regardless of the size?但是too big,恰恰又是无法改革/倒闭的结果。同为因果,这个典型的悖论,奥巴马都头疼的要命。终于出言不逊,搞的国会不X他,连他召集的金融界改革会议,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一把手都不给面子不到场。回到刚才讲的精算师到底需要多少的问题。这有一个随着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人才需求逐步增长的过程,道理小孩都懂。比如现在的行业规模是100个单位,人才需求是1个单位。好,一个正常的社会,全社会对于行业是信息基本对称的,也就是说他知道什么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他自己能够干什么。潜在就业者都知道就算有些行业赚钱但他干不了也是白搭。这样基本就不会发生全社会盲从,大概会有一个合理的意向人数来争夺这1个单位的就业机会。但是,这在中国就完全完全反过来了。精算是个新事物,供求双方信息极度不对称(就像我第一篇帖子说的全国的史地生农林牧副渔都来考精算,最后又发现连工作都找不到,可见信息不对称之严重)。我见过国内的一个FSA,同时还是脑外科医生!牛吧?FSA+脑外科医生,苍天啊(这位高人现在也算位高权重了,我也不透漏他的公司信息吧,毕竟隐私还是很重要的。有知道的朋友就千万别乱八卦了,咱们东拉西扯也得有个度)。不仅信息不对称,还有刚刚说的人口问题。我还是强调,问题大到一定的程度,问题的性质就变了。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人才的就业争夺就不是理性竞争了。中国如此大的大学生人口基数,人人都被忽悠精算赚钱,再加上“焦虑”这个让人百爪挠心的生存状态(这里分享一句貌似是李小龙的名言:“慌张会严重影响我的判断力”),于是乎人才供给在一夜之间达到10个单位,明显行业消化不了。只有当行业规模达到200300个单位,或许人才需求才会达到510(二者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但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要知道,混凝土可以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成熟可是好几代人的事情。可悲的是,国内的大学却以浇铸混凝土的激情和速度来开设精算专业、精算考点。多少在校生,精算专业的非精算专业的,有的几乎把中国的准精拿到手了却发现精算就业市场早已小楼昨夜听风雨,连job vacancy都没有,这还不包括绝大部分读了个精算学位还没拿到准精证书的。
我们继续往下探讨:既然经济实体成熟度完全不同,国内什么样的职业才是好职业呢?
这里回到之前讲的,历史学者不如卖楼的。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薪酬概念。这完全是两种薪酬体系:一种是靠专业技术拿工资的,一种是拿佣金的。从意识形态和人的本性来讲,全世界的人民都崇拜拿很高技术工资的人,而看不起拿佣金的人。比如,你会很崇拜一个“工程师”,哇,聪明人哎。但你会嫉妒,而不是佩服,一个业绩很好的销售人员。哼,不就是个sales么,有什么了不起,老子/老娘只是不想屈尊去干而已,我要去干一定比他拿的高。但是,在一个完全欠发达的经济体,拿佣金的薪酬思维是致富的成本最优途径。(我再说一遍,本帖只谈风月,不谈风云)。你别以为拿佣金就只是sales干的。投行也是靠佣金活的,建筑设计师的项目提成也是佣金。不建立这个思维,你永远停留在“技术偏好-提高技术工资收入-再提高技术偏好”的模式中。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点意识亟待强化。所以,第一个,且不论您是否会这样从事,但至少你必须有这个思维基础,
(三)

使用道具

9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12-25 13:42: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是黑嘴么?

使用道具

10
zkymky 发表于 2009-12-25 13:53: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楼主所言句句珠玑!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junbo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9 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