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洽谈 关于我们
首页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相互支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另有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的分校区11个。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奥林匹克中心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学院路学术氛围的严谨与浓厚,还能领略CBD 金融中心的繁荣与忙碌,感受皇城根儿老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
学校设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4个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12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教材9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15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市级教学成果奖64项;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拥有北京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政治学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拥有金融、法律、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交通运输、中医、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国际商务、电子信息、土木水利、艺术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领域,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填补了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22000余人,作为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理事单位和成员校,我校学生能够跨校际选修其他成员校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医学、自然科学等11个学科领域的优质课程,辅修其他成员校类别丰富的专业并获得辅修证书,享用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领略不同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和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平台,构建院、校、市、国家四层次学科竞赛体系。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等知名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作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学校依托校级综合孵化园和4个校级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团队指导和实践活动,并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2年北京市“京彩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4支团队获得“百强创业团队”称号;学校荣获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并纳入全国首批“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1 届毕业生韩磊作为全国唯一大学生创业代表2014 年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谈创业。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人才,活跃在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共2600余名,专任教师1551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6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16人,在聘特聘教授1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9人,长城学者9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7人,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1人,入选朝阳人才凤凰计划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适应首都“四个中心”定位,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握改革和发展契机,大力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和贡献度。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设有人居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49个。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史述论(1921-2021)”2个项目为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获批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2017年、2019年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教师获批专利408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四届被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多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是旅游类学术期刊中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我校教师和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哲社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多所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2”“3+1”项目、在校生交流项目、硕士学位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举办独立旅游特色孔子课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合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主办“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院校联盟年会等重要会议。学校积极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教育资源和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做法,实施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通过聘请外国教学专家、本土优秀双语教师开展双语、全英语教学及非通用语种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结合学科布局及综合性大学特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探索围绕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城市文化感知与文化传承、人居环境与膳食营养服务体系等全方位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问题,形成“智慧北京”“人文北京”“健康北京”三个学科集群,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和核心能力提升,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全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导师在线
预约指引 就学客服
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

成为导师前,请先验证手机号×

手机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