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洽谈 关于我们
首页 兰州文理学院
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甘肃教育学院和1985年创办的甘肃联合大学,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学校是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教育部确定的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示范院校”。
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三千里丝绸之路,八千年华夏文明,甘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区位优势,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学校办学育人提供了独特丰厚的资源和广阔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不断探索、与时并进,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紧盯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服务甘肃文化大省旅游强省建设,以“文化+创意”“旅游+演艺”“旅游+金融”“旅游+设计”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建设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专业集群,形成了直接聚焦赋能服务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文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甘肃省艺术学校)、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媒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化工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有11700余名学生,其中本科生11000余名,留学生24名。
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环境设计、新闻学、数字媒体技术、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课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智慧平台并被100多所高校选用。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环境设计、音乐表演、数字媒体技术、新闻学、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戏剧影视文学、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出版、软件工程、投资学、舞蹈表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通信工程、资产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表演、翻译、酒店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文化产业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绘画、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学教育、会计学等39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旅游类、传媒类、艺术类专业为主,文、艺、管、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设有甘肃省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全域旅游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塔吉克斯坦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设有甘肃旅游智库秘书处、帕米尔智库、兰州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库等3个文化和旅游战略智库,甘肃省乡村旅游创新研究团队、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协同开发中心2个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教师完成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37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7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7项作品获甘肃省文学艺术最高奖“敦煌文艺奖”,2项作品获第四届甘肃文艺评论奖。
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0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7人,占专任教师的52.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77人,占专任教师的78.5%。学校实施雁苑人才工程,外引内培结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聘请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著名书画家、著名作家、戏曲“梅花奖”得主等14位行业领军人才为驻校专家,聘请了100余名各行业、各学科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特聘教授。2020年以来,教师队伍屡获殊荣,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1人,教育部新一届教指委委员2人,甘肃“十大陇人骄子”1人,省领军、省“四个一批”专家等各类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9人。
学校坚持开放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新疆、浙江多个地市、省内各市州开展战略合作;与中国传媒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与兰州大学签订了支持我校转型发展协议,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开展多方面合作交流;与塔吉克斯坦、乌克兰、阿塞拜疆、伊朗、韩国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在塔吉克斯坦设立了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学生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家大学留学。
面向未来,兰州文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应用为主、产教融合,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坚持需求导向,走内涵式、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导师在线
预约指引 就学客服
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

成为导师前,请先验证手机号×

手机号

验证码